地址:山东·潍坊市峱山工业园内
电话:0536-3286088
全国服务热线:400-616-9185
网 址 :www.ktswjt.com
土壤的团粒结构、有机质、土壤微生物,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,决定着土壤的肥力大小和土壤环境的优劣。
土壤团粒结构给有机质提供了存储空间、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。同时有机质和微生物又影响着团粒结构的形成与维系,没有富足的有机质和微生物,团粒结构很难持续。在有机质与微生物之间,有机质必须通过土壤微生物的转化才能供植物吸收和利用,没有微生物,有机质便无法得到转化和利用。微生物的生存、营养来源(食物)又依托于有机质。因此,治理和修复受到破坏的土壤,需要着眼于团粒结构修复、有机质提升、微生物补给三个方面。
土壤恶化主要体现在土壤板结、土壤盐渍化、土壤菌群失调、土壤酸化等方面。
土壤板结
◎形成原因
土壤有机质不足,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,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,透气性降低,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,土壤熟化慢,从而造成土壤板结。
土壤板结。
◎造成危害
土壤板结对作物的危害,一是根系下扎困难,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,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,出现沤根现象。
◎解决措施
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,减少化肥的施入量;节水灌溉,尽量利用地上水;推广秸秆还田,提倡免耕,减少土壤流失;使用土壤改良剂。
土壤盐渍化
◎形成原因
长期过量施用化肥,有机肥不足,氮磷钾施肥比例不合理,导致土壤中盐离子增多,妨碍根系正常吸水,从而影响植株生长,
土壤盐渍化加重,妨碍根系正常吸水,影响植株生长。
◎造成危害
由于土壤盐分的增加,作物吸水困难,根系生长不良,抗逆性降低。作物易出现“生理干旱”而死亡。由于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,渗透势增高,从而使土壤水势降低,导致氮磷钾营养物质缺乏,制约农作物生长,再甚者可导致盐害、死亡。
◎解决措施
增施有机肥、平衡施肥、秸秆还田、翻压绿肥牧草、使用菌肥等改良盐碱土,可收到脱盐与培肥的效果。
土壤菌群失调
◎形成原因
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,可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;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,这些菌会引起土传病害,造成死秧、死苗。由于高度集约化、高复种指数、高肥料和农药用量,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,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,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,导致土壤菌群的失调。
土壤菌群失调,导致作物土传病害多发。
◎造成危害
可导致土壤板结、酸化、盐渍化、不通透、不保水不保肥、营养匮乏、地力衰竭,引起土传病害等。
◎解决措施
增施昆腾微生物菌剂。
土壤酸化
◎形成原因
过量使用化学氮肥和生理酸性肥料,导致土壤中酸性物质增加,土壤酸化。
土壤恶化,导致柑橘黄化加剧。
◎造成危害
土壤酸化会抑制根系发育,加重土壤板结,使根系伸展困难,发根力弱,缓苗困难,容易形成老小树,老僵苗。土壤酸化还可导致大部分中、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降低,养分流失严重。在酸化土壤环境下,根际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,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。
◎解决措施
科学施肥,适量使用或减少使用高氮化肥;增施有机肥,使用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大麻袋微生物菌剂,以培养微生物改良土壤结构,防止酸化板结;补施中微量元素肥;隔年撒施石灰并进行翻地
▼功效特点: 1、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对植物根部的侵袭,减少植物土传病毒,预防多种害虫爆发; 2、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保苗率,预防种子自身的遗传病害,提高作物成活率,促进根系生长; 3、改善土壤团粒结构,改良土壤,提高土壤蓄水、蓄能和低温,缓解重茬障碍; 4、抑制生长环境中有害菌的滋生繁殖,降低和预防多种菌类病害的发生; 5、促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成繁殖质,提高土壤肥效; 6、促进作物生长、成熟,降低成本,增加产量; 7、提高作物抗病、抗寒、抗旱能力; 8、平衡土壤pH值,调节根系生态环境,形成优势菌落,预防土传病虫害。 ▼用法用量: 棉花:本品每袋4kg滴灌15-20亩地,冲施20-30亩地。 经济类作物: 冲施:每亩4-10kg,苗期减半,间隔10-15天冲施一次。 滴灌:每亩3-4kg,间隔7-10天滴灌一次。 喷灌、喷施、灌根、穴施均可,不要与强碱性农药混用。 叶面喷施最好在下午4点后进行,喷施后四小时内遇雨需补施。